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器官保存液病原体与肝移植受者感染关系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器官保存液病原微生物培养情况及其对肝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273例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38例,女35例;年龄16~77岁,中位年龄49岁。对器官保存液和受者移植术后血、尿、痰、腹腔积液等标本行细菌、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分析,分析器官来源的病原体传播和导致移植受体感染的情况。结果:器官保存液病原体培养阳性率45.8%(125/273),常见细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0例,人葡萄球菌12例,屎肠球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10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不同抗生素具有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1%,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也高达30%。肝移植术后出现可能器官来源的病原体传播9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例,屎肠球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出现可能器官来源的病原体感染2例,分别为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器官来源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常见阳性部位为腹腔,其次为肺部、血液、腹部伤口。结论:器官保存液中微生物复杂多样,多数来源于皮肤或肠道定植菌群。多重耐药菌易导致受体感染并产生不良后果。腹腔是器官来源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部位。
文献关键词:
肝移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器官保存液;供者来源感染
作者姓名:
刘剑戎;谢芝芝;黎利娟;吕海金;安玉玲;易小猛;魏绪霞;席云;易慧敏;熊天威
作者机构:
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ICU;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
引用格式:
[1]刘剑戎;谢芝芝;黎利娟;吕海金;安玉玲;易小猛;魏绪霞;席云;易慧敏;熊天威-.器官保存液病原体与肝移植受者感染关系分析)[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22(03):273-277
A类:
供者来源感染
B类:
器官保存液,肝移植受者,感染关系,关系分析,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培养,术后感染,中山大学,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学伦理学,中男,腹腔积液,本行,药物敏感,敏感分析,分析器,病原体传播,移植受体,病原体培养,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生素耐药,耐药率,肺炎克雷伯杆菌,肝移植术后,病原体感染,泛耐药,腹部伤口,肠道定植,定植菌群,多重耐药菌,不良后果,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AB值:
0.2278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