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振腹推拿手法对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干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的抑郁症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振腹推拿手法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进行3周的CUMS造模,第3周末将造模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振腹组和氟西汀组,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和悬尾试验,之后继续4周的造模刺激,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在第7周末完成糖水偏好试验、悬尾试验和旷场试验,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的骨骼肌样本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呼吸链Ⅰ~Ⅴ的含量,辅酶Q10、线粒体内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蛋白含量以及SQSTM1(sequestosome-1)的蛋白、mRNA含量.结果 第3周末,模型组、振腹组和氟西汀组3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和悬尾试验绝望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绝望时间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绝望时间显著改善(P<0.01).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总移动距离、中央进入次数和穿格次数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氟西汀组大鼠的总移动距离、穿格次数显著升高(P<0.01),氟西汀组的中央进入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腹组的中央进入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有上升趋势.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ATP含量、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ROS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大鼠的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氟西汀组大鼠的ATP含量升高(P<0.05),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过4周的干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振腹组大鼠的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含量显著升高(P<0.01),呼吸链复合体Ⅳ含量升高(P<0.05),氟西汀组大鼠的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含量显著升高(P<0.01).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辅酶Q10、TFAM蛋白含量及SQSTM1蛋白含量、mRN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振腹组大鼠的辅酶Q10、SQSTM1蛋白含量升高(P<0.05),TFAM蛋白含量、SQSTM1的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氟西汀组大鼠的辅酶Q10、TFAM蛋白含量及SQSTM1蛋白、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振腹推拿手法可以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症状,增强其自主探索能力,减少其绝望时间,而这一手法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加骨骼肌SQSTM1蛋白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增加TFAM的含量,改善线粒体的功能,增加呼吸链Ⅰ~Ⅴ的含量、减少ROS的含量,从而增强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能力,缓解线粒体损伤,增加ATP含量实现的.
文献关键词:
振腹推拿;抑郁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线粒体功能;能量代谢;手法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可林;董硕;国生;魏培栋;付国兵;杨靖颐
作者机构:
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可林;董硕;国生;魏培栋;付国兵;杨靖颐-.振腹推拿手法对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干预作用机制)[J].环球中医药,2022(02):197-204
A类:
振腹推拿,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手法机制
B类:
推拿手法,CUMS,抑郁症模型,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代谢障碍,干预作用,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大鼠模型,代谢水平,水平变化,随机抽取,周末,氟西汀,糖水,悬尾试验,后继,旷场试验,处死,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triphosphate,ATP,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辅酶,Q10,mitochondrial,transcription,TFAM,蛋白含量,SQSTM1,sequestosome,绝望,统计学差异,复合体,自主探索能力,一手,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功能
AB值:
0.1842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