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活性维生素D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中活性维生素D(VitD)水平与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方法:选取入住本院肾脏病透析中心接受CAP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247例.依据血清VitD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VitD正常组(n=56)、VitD不足组(n=80)和VitD缺乏组(n=111).另纳入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统一应用含1.24nmol/L钙和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进行规范化的CAPD至少3个月及以上的透析.比较CAPD开展前及其执行3个月后患者血液中VitD、hs-CRP、IL-6和NLR水平,并分析CAPD前后VitD与三种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CAPD前后,各组血清VitD以及hs-CRP、IL-6和NLR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VitD正常组、VitD不足组和VitD缺乏组患者血清VitD水平明显降低,hs-CRP、IL-6和NLR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VitD正常组、不足组和缺乏组患者血清VitD水平逐步下降,hs-CRP、IL-6和NLR水平均逐步增高,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均<0.01).与CAPD前比较,CAPD后VitD正常组、不足组和缺乏组患者血清VitD水平均降低,hs-CRP、IL-6和NLR水平升高(P均<0.01).在CAPD前后,患者血清VitD水平均与hs-CRP、IL-6和NL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临床在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开展CAPD过程中应防治VitD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微炎症增加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确保CAPD治疗优势.
文献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活性维生素D;炎症因子;微炎症;相关性
作者姓名:
陈孟娴;赵元刚;扬柳;张春
作者机构:
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肾内科透析室,枝江443200;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肾透析中心,武汉43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孟娴;赵元刚;扬柳;张春-.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活性维生素D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J].微循环学杂志,2022(01):50-53,57
A类:
24nmol
B类:
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超敏,淋巴细胞比值,CAPD,VitD,hs,NLR,入住,本院,另纳,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一应,腹膜透析液,炎性因子水平,微炎症,严重并发症,治疗优势,慢性肾脏病
AB值:
0.1271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