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短链脂肪酸在结直肠癌治疗中潜在的负面作用
文献摘要:
目前的研究多是强调短链脂肪酸(SCFAs)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有益作用,如:通过抑制肠道慢性炎症反应,给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和维持肠黏膜上皮稳态,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此外,SCFAs还可以通过拮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通过活化caspase-3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激活抗肿瘤免疫,对结直肠癌产生治疗作用.然而,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部分SCFAs水平升高,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肠道中补充产丁酸细菌,可促进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敲除细菌中产丁酸基因,促癌作用受到抑制.另有临床研究,在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发现,高水平丁酸可以抑制伊匹木单抗诱导的T细胞以及白介素-2浸润,降低了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抗体治疗肿瘤的效果.这些研究提示SCFAs在结直肠癌的防治中发挥有益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超出这个范围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用SCFAs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同时,需要警惕SCFAs不恰当的应用产生的负面作用.
文献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结直肠癌;调节性T细胞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敏;张亮;管文贤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肠外科,南京25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敏;张亮;管文贤-.短链脂肪酸在结直肠癌治疗中潜在的负面作用)[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2(04):423-427
A类:
B类:
短链脂肪酸,负面作用,SCFAs,慢性炎症反应,肠道上皮细胞,供能,肠黏膜上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结肠癌细胞,过活,caspase,肿瘤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流行病学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丁酸,敲除,促癌作用,肿瘤患者,伊匹木单抗,白介素,细胞毒,抗体治疗,临床工作,预防和治疗,调节性
AB值:
0.2275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