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结核性脊膜炎MRI表现及治疗后动态变化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结核性脊膜炎MRI表现、治疗后演变及患者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和《图像获取及传输系统》(PACS),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并有完整MRI资料的31例结核性脊膜炎患者,记录脊膜、蛛网膜下腔及脊髓改变.结果:96.8%(30/31)的患者有脊膜增厚和强化.48.4%(15/31)的患者蛛网膜下腔不规则或狭窄,12.9%(4/31)的患者蛛网膜下腔闭塞,6.5%(2/31)的患者有髓外硬膜内结核瘤.脊髓炎见于51.6%(16/31)的患者,而髓内结核瘤见于9.7%(3/31)的患者.58.3%(7/12)的患者在随访MRI中显示病情缓解,25.0%(3/12)的患者有进展,16.7%(2/12)患者的MRI表现无变化.71.0%(22/31)的结核性脊膜炎患者预后不良,包括13例死亡及9例残疾.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发现增厚强化的脊膜、脊髓及蛛网膜下腔改变,并且能观察抗结核治疗后的疗效,可以作为结核性脊膜炎患者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文献关键词:
结核;脑膜;软脑脊膜;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多;吕岩;吕平欣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影像中心,北京101149;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9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多;吕岩;吕平欣-.结核性脊膜炎MRI表现及治疗后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22(03):258-263
A类:
软脑脊膜
B类:
结核性,变化研究,预后情况,首都医科大学,胸科,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传输系统,PACS,蛛网膜下腔,增厚,闭塞,髓外硬膜,硬膜内,结核瘤,脊髓炎,髓内,预后不良,残疾,增强扫描,抗结核治疗,影像检查,检查方法,脑膜,磁共振成像
AB值:
0.2719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