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脑挫裂伤灶周围水肿区大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不同区域脑挫裂伤灶周围脑组织水肿区体积差异性的因素,为治疗脑水肿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脑挫裂伤患者的资料,根据CT资料,分为皮层大静脉区域脑挫裂伤组(静脉组)47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组(非静脉组)66例,应用3D-Slicer软件分别计算伤后第1次CT脑挫裂伤的体积、第5 d脑挫裂伤及周围脑组织水肿的体积,并计算脑挫裂伤灶与周围脑组织水肿体积的比率,统计两组脑挫裂伤灶进展病例数及手术病例数;同时比较入院后6 h内和第5 d的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差异.结果 静脉组脑挫裂伤灶周围脑组织水肿比率明显高于非静脉组(P<0.05),两组进展病例数及手术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Hct、Fg及D-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样本比较,两次的Hct无差异,与入院后6 h内相比,第5 d的Fg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D-D稍下降,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层静脉回流障碍可能是脑挫裂伤引起周围水肿最大因素,轻-中型颅脑损伤后,短时间内Fg稍有下降及D-D达到最高值,之后Fg渐升高、D-D渐下降.
文献关键词:
脑挫裂伤;脑组织水肿体积;血管新生;3D-Slicer软件;静脉回流;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作者姓名:
刘海兵;刘长春;许伟明;魏梁锋;洪景芳;薛亮;王守森
作者机构:
350025福州,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神经外科;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医院神经外科
引用格式:
[1]刘海兵;刘长春;许伟明;魏梁锋;洪景芳;薛亮;王守森-.脑挫裂伤灶周围水肿区大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02):193-197,201
A类:
脑组织水肿体积
B类:
脑挫裂伤,脑水肿,伤患,皮层,大静脉,Slicer,伤及,手术病例,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g,二聚体,静脉回流障碍,中型颅脑损伤,脑损伤后,最高值,血管新生
AB值:
0.1572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