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弓状线变异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解剖分析及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弓状线变异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解剖分析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84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患者弓状线位置与标识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高位弓状线组、经典弓状线组、低位弓状线组、多条弓状线组及无弓状线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康复情况等.结果:通过测量84例患者脐至弓状线的距离,分组情况如下:经典组40例,占比47.62%;高位组7例,占比8.33%;低位组13例,占比15.48%;多条弓状线组21例,占比25%;无弓状线组3例,占比3.57%.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手术临床指标发现,在手术难易度以及手术清晰度上,低位组、多条组以及无弓状线组得分均低于经典组(均P<0.05),经典组与高位组相比得分相近(P>0.05);在手术时间上比较,经典组时间最短,无弓状线组所需时间最长(P<0.05).在腹膜损伤、腹壁下血管损伤、中转手术(开放/TAPP)及血肿上,经典组的发生率低于低位组、多条组及无弓状线组(均P<0.05);高位组在腹壁下血管损伤发生率上最低;在气肿上,经典组发生率高于低位组、多条组及无弓状线组(均P<0.05).结论:弓状线变异不仅会增加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手术难度,而且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提示疝外科医师应增加对于弓状线变异的认识,进而提高手术熟练度及安全度.
文献关键词:
弓状线变异;疝修补术;腹腔镜;解剖分析;并发症
作者姓名:
包小平;马元勇;沈钧华;束翌俊
作者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093;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上海 20009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包小平;马元勇;沈钧华;束翌俊-.弓状线变异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解剖分析及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07):807-810
A类:
弓状线变异
B类:
异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解剖分析,TEP,腹股沟疝,低位,多条,术后康复情况,临床指标,难易度,清晰度,比得,手术时间,时间最短,腹膜损伤,腹壁,下血,血管损伤,转手,TAPP,血肿,气肿,手术难度,手术并发症,疝外科,外科医师,高手,熟练度,安全度
AB值:
0.1609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