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Vitalstim型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肝豆状核变性伴吞咽障碍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驱铜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驱铜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分别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试验),评判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数值水平变化.评判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1个月后GUSS及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WS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GUSS及VFSS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WST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6及TNF-α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IL-10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L-6、IL-10、TNF-α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66.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16.7%,P<0.05).结论:Vitalstim型电刺激仪协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感染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献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电刺激;吞咽障碍;功能训练
作者姓名:
程婷;郝文杰;李祥;何望生;魏涛华;杨文明
作者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230012;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婷;郝文杰;李祥;何望生;魏涛华;杨文明-.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22(08):451-455
A类:
Vitalstim,Gugging
B类:
吞咽功能训练,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临床观察,中医药大学,性伴,住院患者,驱铜,上联,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评估,评估量表,GUSS,视频透视,VFSS,洼田饮水试验,WST,功能改善,清白,白介素,水平变化,患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误吸,感染情况,患者生活质量
AB值:
0.1852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