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发生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LADA患者102例,采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及温度觉联合神经肌电图检测DPN的发生情况后分为DPN组(合并DPN者,n=49)和非DPN组(未合并DPN者,n=53),以同期2型DM(T2DM)合并DPN住院患者为对照组(n=49),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DM家族史、舒张压和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收集2组LADA患者住院期间DM并发症和合并症资料;分别抽取3组患者空腹及馒头餐试验后2 h静脉血,全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离血清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3组患者血清空腹C肽(FCP)和餐后2 h C肽(PC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酸酶抗体(GAD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DA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DPN组比较,DPN组LADA患者DM病程较长、PCP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DPN组LADA患者年龄较小,DM病程较短,HbA1c、FBG及HDL-C水平较高,BMI、收缩压、FCP、PCP、TG、SUA、CysC及RBP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OR=1.129,95%CI为1.026~1.243)和PCP(OR=0.513,95%CI为0.270~0.975)是LADA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论 较长DM病程、较低PCP的LADA患者更易发生DPN.
文献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2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田婷;孙心怡;余江毅;李楠;周静波;徐巍龙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江苏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用格式:
[1]田婷;孙心怡;余江毅;李楠;周静波;徐巍龙-.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01):79-84
A类:
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
B类: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LADA,DPN,针刺,刺痛,痛觉,震动,动觉,温度觉,神经肌电图,肌电图检测,T2DM,住院患者,吸烟史,家族史,舒张压,收缩压,体质量指数,住院期间,合并症,馒头,全血,血标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PB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胱抑素,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清空,FCP,PCP,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酸,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logistic,患者年龄,糖尿病神经病变
AB值:
0.267759
相似文献
上海市虹口区社区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张珊;吴坚;彭永德;叶景虹;朱敏;陶洁勤;张玉娥;袁泱;邬勇徐;朱美红;张斌;张艳雯-上海中医药大学市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8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 200080;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082;上海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4;上海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3;上海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7;上海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1;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1;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0;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86;上海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