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ABO-HDN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模式均分为A、B、C 3组.所有患儿采取常规蓝光照射治疗,A、B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单次高剂量(1.0 g·kg-1)及2次低剂量(0.5 g·kg-1),C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比较3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贫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C组(P<0.05),B、C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48、72 h,A组患儿血清TBIL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儿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的PCT、hs-CRP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A组患儿的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ABO-HDN,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的PCT、hs-CRP水平及贫血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儿的高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血糖;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丽丽;李明;李梦娇;朱海娟
作者机构: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合肥 230001;合肥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合肥 23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丽丽;李明;李梦娇;朱海娟-.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2(05):98-101
A类:
单次高剂量静脉注射
B类:
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新生儿,ABO,溶血病,HDN,蓝光照射治疗,生理盐水,安慰剂,光疗,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降钙素原,PCT,超敏,hs,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糖
AB值:
0.1405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