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太平洋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主模态特征
文献摘要:
为研究南海-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时空变化的主模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利用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和中国839站降水资料,采用带通滤波、EOF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南海-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的季节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距平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地区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活跃区主体基本位于南北半球的低纬热带海域.(2)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在冬、春两季的最大变率中心主要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夏、秋两季北移至北半球低纬地区;EOF第二模态特征向量出现了经向三极子型和三角形三极子型分布.(3)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太平洋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南海季风的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比两次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夏季热带西太平洋OLR 30~60天低频振荡强度的第二模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有较好的联系,表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受副热带季风、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
文献关键词:
气候学;低频振荡强度;射出长波辐射;西太平洋;长江中下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沛宇;侯劭禹;巩远发;付娇;赵福虎;刘成瀚;王焕哲
作者机构: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辽宁省气象台,辽宁沈阳11016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沛宇;侯劭禹;巩远发;付娇;赵福虎;刘成瀚;王焕哲-.西太平洋低频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主模态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01):96-102
A类:
低频振荡强度,三极子型,射出长波辐射
B类:
年际变化,模态特征,南海,OLR,逐日,向外长波辐射,降水资料,带通滤波,EOF,季节分布,时空变化特征,降水距平,西太平洋地区,季节变化,南北半球,海域,特征向量,两季,变率,南半球,赤道,移至,第二模态,经向,三角形,夏季降水异常,季风,副热带,次线性,热带西太平洋,长江中下游,下游降水,气候学
AB值:
0.23575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