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东北地区冷涡背景下飑线的统计特征
文献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冷涡背景下飑线的统计特征,识别出24个东北地区冷涡背景下的飑线过程,并利用动态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飑线过程的时空分布、移动特征、形成和消散方式及其与冷涡的关系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飑线过程南多北少,与平原-山区交界线的走向一致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飑线均位于冷涡的南侧,飑线不同时期差异不大.在冷涡发展增强和成熟阶段形成的飑线较多,而且在冷涡的减弱消亡阶段也有多条飑线产生.(2)飑线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多在午后至凌晨生成,上午最少.70.8%的飑线生命史为3~5 h.最大雷达回波强度在50~60dBZ.(3)飑线多为从东到东南向直线型移动,中心平均移动速度为14.1 m/s.(4)飑线的形成方式以断续线型(BL)最多,消散方式以倒虚线型(RBL)最多.
文献关键词:
大气科学;中尺度气象学;东北地区;冷涡;飑线
作者姓名:
李吉;谌芸;肖天贵;朱克云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伊通满族自治县气象局,吉林四平130700;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82
引用格式:
[1]李吉;谌芸;肖天贵;朱克云-.东北地区冷涡背景下飑线的统计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01):72-80
A类:
60dBZ,中尺度气象学
B类:
冷涡,飑线,统计特征,动态合成,合成分析,移动特征,消散,统计研究,交界线,南向,南侧,成熟阶段,消亡,多条,日变化特征,午后,凌晨,生命史,雷达回波强度,直线型,平均移动,移动速度,断续线,虚线,RBL,大气科学
AB值:
0.3332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