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计算地震构造解释与建模的实现讨论
文献摘要: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建模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随着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规模不断增大,大量依赖于人工的传统方法在效率、精度和分辨率方面均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自动化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建模是必然趋势,并且近10年来该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介绍并讨论了一整套全自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建模的计算机实现技术流程及其在多个实际数据中的成功应用案例.该流程主要包括:①三维地震断层检测、断层面构建、断距场估计和断层恢复等一系列断层解释功能的实现;②盐丘、火成岩和溶洞等各类地质体的识别与三维建模;③不整合面、层序界面检测与提取;④基于断层、地质体和不整合面等边界信息约束的层位体解释和Wheeler体构建;⑤融合所有构造和层位解释结果的构造建模和井震联合物性参数建模.对相关方法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将其与相应的实际地震数据应用情况相结合展开讨论,以呈现整个自动化地震构造解释与建模过程中所面临的计算机技术问题及其实现情况.其中,断层检测、地质体识别和层位提取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自动化实现,而断层面组合、构造恢复、精细层序解释和构造建模等方面依然高度依赖人工参与.深度学习方法对所有这些任务的自动化实现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需要更好地解决训练样本缺乏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引入地质、物理先验信息约束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结果的合理评价、质控和使用的友好度,自动化方法可能会面临在实际场景应用中未被合理使用或获得不合理结果的风险.但是,在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驱使下,计算构造解释与建模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文献关键词:
地震构造解释;层位;断层;地质体;不整合面;构造建模;图像处理;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伍新明;杨佳润;朱振宇;丁继才;王清振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北京10001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伍新明;杨佳润;朱振宇;丁继才;王清振-.计算地震构造解释与建模的实现讨论)[J].石油物探,2022(03):392-407
A类:
B类:
地震构造解释,三维地震,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步骤,地震数据,计算机辅助,一整套,技术流程,实际数据,成功应用,应用案例,断层检测,断层面,断距,断层解释,火成岩,溶洞,地质体,三维建模,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层位,Wheeler,构造建模,物性参数,参数建模,相关方法,方法技术,数据应用,展开讨论,计算机技术,实现情况,题得,构造恢复,深度学习方法,训练样本,样本缺乏,物理先验,先验信息约束,合理评价,质控,友好度,会面,场景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化发展,驱使
AB值:
0.31353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