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宫颈癌患者血液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液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名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来该院接受检查的9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为不同亚组:鳞癌组(74例)和腺癌组(20例);肿瘤直径<4 cm组(70例)和≥4 cm组(24例);术后病理分期ⅠA~ⅠB2期组(63例)和ⅠB3~ⅢC2期组(31例).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血小板(PL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预后营养指数(PN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组的ALB、PNI水平更低,CAR、NLR和PLR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R与NLR呈正相关(r=0.654,P=0.000),PNI与PLR和NLR呈负相关(r=-0.352,P=0.000;r=-0.250,P=0.000).腺癌组PLR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P<0.05).与肿瘤直径<4 cm组相比,≥4 cm组PL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A~ⅠB2期组相比,ⅠB3~ⅢC2期组的PLR、PLT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CAR、NLR和PLR水平上升,这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PLR对评估宫颈癌病理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关键词:
宫颈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子瑜;熊春秋;黄飞凤;黄宁
作者机构:
530005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子瑜;熊春秋;黄飞凤;黄宁-.宫颈癌患者血液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0):985-989
A类:
B类:
宫颈癌患者,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另选,该院,受检,健康体检者,鳞癌,肿瘤直径,术后病理,病理分期,B2,B3,C2,ALB,NEUT,LY,PLT,WBC,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鉴别诊断,癌病
AB值:
0.2055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