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数字足迹支持下的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以秦淮河历史性城市景观为例
文献摘要:
从景观视觉特征的多义性入手,指出景观视觉感知的内隐特征与研究难点.参考"旅游凝视"理论将旅行照片作为视觉表征媒介,研究观察者对于旅游地景观视觉感知的偏向性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数字足迹的普及,使旅行者上传到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评论信息及地理信息标记照片成为研究景观视觉感知的重要数据来源.基于此,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2种类型数字足迹纳入传统景观评价框架,并从物像、视像与心像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关联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视觉感知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以南京历史城区范围内的秦淮河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分析工具NVivo对数字足迹文本内容中蕴藏的景观感知要素进行编码识别,使用定性分析软件RQDA对旅行照片进行编码处理.2)融合专家与公众视角,从自然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3个维度构建秦淮河风光带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体系.3)从景观资源分级界定与分类管控的视角,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基于专家与公众视角融合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及基于景观视觉感知评价的设计思考,对于旅游地景观研究与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景观视觉;视觉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旅游凝视;数字足迹;价值评估;景观评价
作者姓名:
周详;刘子玥;施佳颖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详;刘子玥;施佳颖-.数字足迹支持下的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以秦淮河历史性城市景观为例)[J].风景园林,2022(09):18-25
A类:
视觉感知评价,RQDA
B类:
数字足迹,景观视觉,秦淮河,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觉特征,多义性,内隐,旅游凝视,行照,视觉表征,观察者,旅游地,偏向性,旅行者,传到,互联网社交平台,评论信息,地理信息,重要数据,数据来源,传统景观,景观评价,评价框架,从物,物像,视像,心像,转化过程,关联机制,对景,历史城区,城区范围,河风光,风光带,质性分析,NVivo,文本内容,蕴藏,景观感知,感知要素,编码识别,公众视角,自然景观,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维度构建,景观资源,资源分级,分类管控,视角融合,设计思考,景观研究,形象提升,价值评估
AB值:
0.3557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