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环境伦理视野下的自然价值及其审美解释
文献摘要:
地理和文化层面的荒野之争促使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由"野地"转向"野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入手,不仅肯定了生态系统中非人成员的内在价值,而且进一步论证成员之间共生共存的价值关系,从而整合科学与审美建立起一种"人类–环境作用的模型".可以发现,"人走进荒野"的结果是"哲学走向野性",强调由自然体验深入自然本质,完成基于生态关系的自然审美建构.具体而言,将荒野哲学关注的自然价值流转的2个向度—物之纵深与人之内心,转换为文化对自然价值的双维度定位—身体性适应与精神性回应,形成一种"有形+无形"的景观价值识别和保护体系,以此展现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关联的整体之美.
文献关键词:
风景园林;环境伦理;荒野;自然价值;自然体验;审美解释;整体保护
作者姓名:
毕雪婷;韩锋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毕雪婷;韩锋-.环境伦理视野下的自然价值及其审美解释)[J].风景园林,2022(03):112-116
A类:
审美解释
B类:
自然价值,文化层,荒野,自然保护,核心目标,野地,野性,环境伦理学,价值论,非人,内在价值,证成,共生共存,价值关系,环境作用,自然体验,自然本质,生态关系,自然审美,审美建构,价值流,双维度,身体性,精神性,景观价值,价值识别,保护体系,生命关联,风景园林,整体保护
AB值:
0.4258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