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机器与自然之间——后工业景观再野化的公众感知研究
文献摘要:
腾退的工业用地城市为生态再生提供了潜力,后工业景观的再野化随城市新生荒野重建逐渐得到认可.这一场景中包含了具有对抗性质的"工业-自然"二重维度,而公众的接受度和感知情况可作为其可持续转型的循证依据.以不同植物高度、遗存占比、再野化程度、硬质绿地比例、演替程度5个变量构建再野化虚拟场景,以量表调研与眼动实验结合的方式分析"工业-自然"要素构成方式、人工管理介入程度对公众感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较高的绿地率、适度再野化与自发演替的场景的公众接受度较高,工业要素对公众的关注兴趣与偏好产生较大作用,"工业-自然"变量与积极-消极感知显著相关,视觉关注数据与公众感知呈现一定相关性.在人因设计视角下研究后工业再野化场景中生态隐喻与工业隐喻,为如何发挥工业用地更新的生态潜力与社会潜力提供借鉴.
文献关键词:
风景园林;再野化;工业森林;景观感知;眼动实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方;陈鲁;昝鹏;曹旭卿;张宁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10008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方;陈鲁;昝鹏;曹旭卿;张宁-.机器与自然之间——后工业景观再野化的公众感知研究)[J].中国园林,2022(08):36-41
A类:
工业森林
B类:
后工业景观,再野化,公众感知,感知研究,腾退,生荒,荒野,渐得,对抗性,二重,可持续转型,循证依据,不同植物,植物高度,遗存,硬质,演替,化虚,虚拟场景,表调,眼动实验,方式分析,要素构成,构成方式,人工管理,绿地率,公众接受度,人因,设计视角,工业用地更新,风景园林,景观感知
AB值:
0.37157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