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阳坡和半阳坡、高坡位以及地势较凸的微地形,而细皮红松的分布偏好于坡度>15°、阳坡和半阳坡、中坡位以及地势较凸的微地形;3)在同一微地形等级中,小径级(10 cm≤DBH<30 cm)的细皮红松分布数量均显著高于粗皮红松(P<0.05),大径级(DBH≥50 cm)的粗皮红松分布数量均显著高于细皮红松(P<0.05),而中径级(30 cm≤DBH<50 cm)的2种皮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粗皮红松及细皮红松的胸高断面积5年生长量在不同坡度和坡向等级中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坡度较小、半阴坡生长量最高,但在同一微地形等级中2种皮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微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红松分布和生长的解释率相似,均为地形因子中凹凸度、坡向和坡度的解释率较高,土壤因子中土壤密度、质量含水率和土壤全磷含量解释率较高.[结论]在研究地区,粗皮和细皮红松分布的微地形条件要求相似,均偏好坡度较大、阳坡和半阳坡、地势较凸的微地形,此外粗皮红松偏好上坡位,细皮红松偏好中坡位;2种皮型红松的生长受坡度和坡向影响,在坡度较小、半阴坡的微地形上红松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大.">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地形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分布与生长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微地形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分布与生长的影响,为森林经营者进行适地适树的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0 cm的红松进行踏查,区分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调查分析样树所处的地形和土壤环境.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分析粗皮及细皮红松在不同微地形上的分布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径级粗皮及细皮红松的分布和生长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粗皮和细皮红松在同一微地形上的分布及生长差异;采用层次分割法分析微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红松分布和生长的解释量.[结果]1)样地中粗皮红松以大、中径级为主,其径级结构呈近似正态分布,而细皮红松以中、小径级为主,其径级结构呈近似倒"J"形分布;2)粗皮红松的分布偏好坡度>6°、阳坡和半阳坡、高坡位以及地势较凸的微地形,而细皮红松的分布偏好于坡度>15°、阳坡和半阳坡、中坡位以及地势较凸的微地形;3)在同一微地形等级中,小径级(10 cm≤DBH<30 cm)的细皮红松分布数量均显著高于粗皮红松(P<0.05),大径级(DBH≥50 cm)的粗皮红松分布数量均显著高于细皮红松(P<0.05),而中径级(30 cm≤DBH<50 cm)的2种皮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粗皮红松及细皮红松的胸高断面积5年生长量在不同坡度和坡向等级中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坡度较小、半阴坡生长量最高,但在同一微地形等级中2种皮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微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红松分布和生长的解释率相似,均为地形因子中凹凸度、坡向和坡度的解释率较高,土壤因子中土壤密度、质量含水率和土壤全磷含量解释率较高.[结论]在研究地区,粗皮和细皮红松分布的微地形条件要求相似,均偏好坡度较大、阳坡和半阳坡、地势较凸的微地形,此外粗皮红松偏好上坡位,细皮红松偏好中坡位;2种皮型红松的生长受坡度和坡向影响,在坡度较小、半阴坡的微地形上红松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大.
文献关键词:
地形;红松;分布;树木生长;阔叶红松林
作者姓名:
丛日荻;秦树林;金光泽
作者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长春 13002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40;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丛日荻;秦树林;金光泽-.微地形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分布与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22(12):1-11
A类:
B类:
微地形,细皮,森林经营,经营者,适地适树,精准管理,江丰,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胸径,踏查,土壤环境,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分布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LSD,多重比较,生长差异,检验分析,分割法,土壤因子,径级结构,正态分布,小径,阳坡,高坡,坡位,地势,DBH,分布数量,种皮,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坡向,均差,阴坡,地形因子,凹凸,凸度,中土,土壤密度,质量含水率,土壤全磷,全磷含量,地形条件,上坡,增长量,树木生长
AB值:
0.2734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