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官盐定价的福利效应——以清中期河东盐区的终端盐价为例
文献摘要:
清代官盐运销市场中的政府定价机制,是遏制盐商过度抬高盐价的重要外部约束机制.康熙中叶以后,河东盐区终端盐价持续上涨,州县政府为实现"商民允协"的目标,采取较为灵活的定价政策加以调剂.乾隆初年,朝廷收州县定价之权于户部,僵化的部定盐价政策难以适应批发价、银钱比价波动的市场环境,盐商出现政策性亏损,皇帝先后允许"增价"四次亦未能扭转颓局.乾隆末年,朝廷被迫放弃管制盐价,改设"官牙"居中调节.嘉庆政府为满足财政需求又寓定价于加价之中,重蹈覆辙.清政府管制河东盐价的初衷是为施行"仁政",但因管制价格不能反映实际成本,不利于社会资金投资盐业,对政府、盐商以及盐业生产者、消费者都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文献关键词:
清代;盐价;定价;河东盐区;食盐贸易
作者姓名:
黄凯凯;朱苗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凯凯;朱苗-.官盐定价的福利效应——以清中期河东盐区的终端盐价为例)[J].盐业史研究,2022(04):50-61
A类:
河东盐区,管制价格,食盐贸易
B类:
福利效应,清中期,盐价,运销,政府定价,定价机制,制盐,盐商,抬高,高盐,约束机制,康熙,中叶,州县,县政府,商民,调剂,乾隆,初年,朝廷,户部,僵化,批发价,银钱比价,市场环境,现政,政策性,亏损,皇帝,末年,被迫,居中,嘉庆,加价,重蹈覆辙,清政府,政府管制,初衷,仁政,实际成本,社会资金,盐业,生产者,福利损失
AB值:
0.4109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