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植被恢复影响下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蒸散发量变化及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针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恢复的水循环影响问题,结合北川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和蒸散发遥感数据以及土壤蒸发野外观测数据,分析植被恢复影响下蒸散发这一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及成因,阐明高寒山区植被恢复对流域蒸散发量变化的潜在影响途径.结果表明:2000-2019年,随着北川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加,流域年蒸散发量减少了33.23 mm,其中,7、8月份植被主要生长季内蒸散发量减少最为明显,对年蒸散发量的降低具有决定作用;2019年6-9月期间,典型植被恢复区林下土壤蒸发量为207.38 mm,比林外土壤蒸发量减少了157.73 mm,林下土壤蒸发量减少是引起流域蒸散发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植被作用于地表风速、辐射强度等气象因子而引起的变化对减小流域潜在蒸散发强度具有促进作用.高寒山区蒸散发量随植被恢复而减少的变化趋势与黄土高原及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其寒冷的气候特征及以针叶林为主的植被类型具有一定关系,体现了黄河上游生态涵养林建设的水源涵养功能.
文献关键词:
蒸散发;植被恢复;水循环;水源涵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明楠;朱亮;刘景涛;周冰;陈玺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050061;河北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明楠;朱亮;刘景涛;周冰;陈玺-.植被恢复影响下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蒸散发量变化及成因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2(01):39-45
A类:
B类:
植被恢复,黄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流域蒸散发,蒸散发量,成因分析,游水,水源涵养区,水循环,遥感数据,发野,野外观测,观测数据,这一关,高寒山区,潜在影响,影响途径,植被覆盖度,生长季,典型植被,林下土壤,土壤蒸发量,比林,辐射强度,气象因子,小流域,潜在蒸散发,黄土高原,寒冷,气候特征,针叶林,植被类型,生态涵养,涵养林,水源涵养功能
AB值:
0.2350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