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汽再循环特征
文献摘要:
为了深化对黄河流域水循环、水资源特性的认识并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WAM-2Layer水汽通量统计模型,基于1980-2018年ERA-5再分析数据集,对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水汽来源和蒸散发水汽去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地区降水内循环率和蒸散发内循环率的多年均值分别为10.3%和11.8%,水汽再循环对维持流域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源区水汽内循环率远高于流域内其他地区,证实了黄河源区的双重"水塔"效应,即黄河源区既是稳定产流区也是流域降水的重要水汽来源区;黄河流域灌区用水量大,灌区蒸散发水汽再降水对流域水循环过程与空间格局有一定影响,河套灌区和青铜峡灌区蒸散发水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形成的再降水量占其蒸散发量的比例分别为3.0%和8.7%,落在我国陆地的比例分别为28.1%和34.7%,两灌区蒸散发水汽去向、内循环率因地形和气候因素的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未来开展南水北调新增水资源优化配置、新扩建灌区等工作时应考虑新增蒸散发水汽的再降水因素.
文献关键词:
水汽再循环;降水水汽来源;蒸散发水汽去向;河套灌区;青铜峡灌区;黄河中上游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铁键;史凯方;苏洋;赵杰;王光谦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铁键;史凯方;苏洋;赵杰;王光谦-.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汽再循环特征)[J].人民黄河,2022(02):21-26
A类:
2Layer,蒸散发水汽去向
B类:
黄河中上游地区,水汽再循环,循环特征,黄河流域,资源特性,流域水资源,水资源保护,WAM,水汽通量,统计模型,ERA,再分析数据,降水水汽来源,内循环,循环率,年均值,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黄河源区,水塔,定产,产流,用水量,再降,水循环过程,空间格局,有一定影响,河套灌区,青铜峡灌区,降水量,蒸散发量,气候因素,南水北调,增水,水资源优化配置,扩建
AB值:
0.1898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