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文献摘要:
为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以盆地内大宁—吉县地区D4井山西组10块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机地球化学测试、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实验、低温氮气吸附测试分析,运用孔隙分形研究方法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孔隙结构、矿物成分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BET(Brunauer-Emmett-Teller)法测得的比表面积分布在2.39~16.72 m2/g,平均值为11.99 m2/g;BJH(Barrett-Joyner-Halenda)法测得的孔容分布在0.0110~0.0358 cm3/g,平均值为0.0243 cm3/g;平均孔径分布在9.19~18.46 nm,平均值为11.70 nm.研究区山西组页岩孔隙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利用FHH(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显示,样品在相对压力为0~0.45和0.45~1.00的吸附特征各异,可以得到分形维数D1和D2,其中D1表征页岩孔隙表面粗糙度,D2表征吸附孔结构不规则性;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T OC和甲烷吸附量增大,石英质量分数、平均孔径和孔容减小;分形维数D1和D2均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吸附性能,而D2较D1对吸附性能的控制作用更大,表现为D2值与页岩吸附量相关性更强,且D2值增大时,页岩吸附量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文献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低温氮气吸附;孔隙结构特征;分形维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冀蓬;刘德勋;胡海燕;焦鹏飞;王涛;谢志涛;刘立航
作者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77;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冀蓬;刘德勋;胡海燕;焦鹏飞;王涛;谢志涛;刘立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J].中国科技论文,2022(01):21-30
A类:
Halenda
B类: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页岩孔隙结构,孔隙结构特征,大宁,吉县,县地区,D4,有机地球化学,ray,diffraction,低温氮气吸附,测试分析,方法探究,分形维数,总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TOC,矿物成分,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BJH,Barrett,Joyner,孔容分布,cm3,孔径分布,分形特征,FHH,Frenkel,Halsey,Hill,吸附特征,D1,D2,表面粗糙度,孔结构,结构不规则,规则性,甲烷吸附,吸附量,石英,吸附性能,控制作用
AB值:
0.2625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