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快速城市化地区多尺度水文观测试验与暴雨洪水响应机理分析
文献摘要:
城市下垫面改变引起水文循环过程发生变异,导致目前已掌握的天然情况下的产汇流规律和机制难以解释城市化等新形势下的水文现象与过程,而面临需重新再认识的挑战.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典型,建立了不同城市化水平及空间规模的水文试验流域,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地区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① 不同量级降水事件下城镇用地土壤水响应程度(表层土壤水涨幅基本超过4%)总体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化地区下垫面的改变通过影响土壤水动态响应模式直接影响了地表产流过程,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城镇用地和荒地土壤含水率呈现出陡涨陡落现象,而植被作用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则表现出缓慢上升和缓慢消退的土壤水响应过程.② 流域洪峰滞时和洪峰流量整体表现为随流域面积增加而呈幂律函数关系形式的增加.③ 总降水量与主要洪水特征(如洪峰流量、单位面积洪峰流量和径流深)基本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49、0.41和0.78以上).城市下垫面通过改变土壤水动态响应等产汇流特征而直接影响了洪水过程,未来长三角地区暴雨洪水在城市化和气候因素双重作用下呈现持续加剧的趋势.
文献关键词:
城市化;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多尺度观测试验;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强;许有鹏;于志慧;林芷欣;高斌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强;许有鹏;于志慧;林芷欣;高斌-.快速城市化地区多尺度水文观测试验与暴雨洪水响应机理分析)[J].水科学进展,2022(05):743-753
A类:
试验流域,多尺度观测试验
B类:
快速城市化地区,水文观测,暴雨洪水,响应机理,机理分析,城市下垫面,水文循环,循环过程,产汇流,再认识,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空间规模,响应规律,不同量级,降水事件,下城,城镇用地,土壤水,响应程度,表层土壤,涨幅,土地利用类型,变通,动态响应,响应模式,产流过程,植被覆盖率,荒地,土壤含水率,和缓,消退,响应过程,流域洪峰,滞时,洪峰流量,流域面积,幂律,函数关系,总降水量,洪水特征,单位面积,径流深,洪水过程,气候因素,双重作用
AB值:
0.3280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