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环青海湖地区两种引种禾本科牧草根际真菌群落对有机肥的响应
文献摘要:
本研究以环青海湖地区引进的两种禾本科牧草'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IT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分析施用有机肥后两种牧草生长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显著增加两种牧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降低牧草茎叶比(P<0.05);有机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全氮(TN)和有机碳(SOC)含量(P<0.05),降低土壤pH.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明:有机肥降低老芒麦根际主要优势菌和次要优势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披碱草根际赤霉菌(Gibberella)、内生真菌属(Preussia)相对丰度.RDA结构显示pH和SOC是驱动微生物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有机肥添加重新构建了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网络关系.高寒地区短期施加有机肥明显促进牧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文献关键词:
有机肥;真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网络共生关系
作者姓名:
马坤;赵阳安;周学丽;王英成;金鑫;张海娟;颜珲璘;张卓航;邱鹏滢;芦光新
作者机构: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青海共和81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坤;赵阳安;周学丽;王英成;金鑫;张海娟;颜珲璘;张卓航;邱鹏滢;芦光新-.环青海湖地区两种引种禾本科牧草根际真菌群落对有机肥的响应)[J].草地学报,2022(10):2617-2625
A类:
Chuancao,Preussia,网络共生关系
B类:
环青海湖地区,引种,禾本科牧草,草根,根际真菌群落,有机肥,老芒麦,Elymus,sibiricus,No,阿坝,垂穗披碱草,nutans,Aba,田间试验,ITS,rDNA,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生态网络,施用,真菌群落结构,地下生物量,茎叶比,土壤理化性质,全氮,TN,有机碳,SOC,土壤真菌群落,麦根,主要优势,优势菌,相对丰度,赤霉菌,Gibberella,内生真菌,RDA,微生物变化,环境因子,网络关系,高寒地区,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
AB值:
0.3151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