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
文献摘要:
水稻生产不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同时稻田作为一类特殊的人工湿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上海稻田耕作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的三熟制转变为两熟制,到2010年代又从两熟制逐渐调整为一熟制.近年来,逐步形成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部分地区成功探索了稻田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模式,并逐步实现了品牌化生产.然而,上海水稻绿色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粮食稳产压力、资源与环境约束以及高度依赖财政补贴、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今后稻田耕作制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在确保耕地面积、稻田比例不下降与稳定单产潜力的基础上,稳定全市粮食产量;创新和集成绿色栽培技术,提升稻田湿地生态功能;深化稻米品牌建设,以品牌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水稻绿色种植经济效益.
文献关键词:
耕作制度;稻田;绿色农业;低碳农业;面源污染;种养结合;生态服务
作者姓名:
李金文;曹林奎;曹燕;倪远之;钱晓雍
作者机构: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
引用格式:
[1]李金文;曹林奎;曹燕;倪远之;钱晓雍-.上海市稻田耕作制度演变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06):101-110
A类:
B类:
耕作制度,制度演变,绿色高质量发展,水稻生产,田作,人工湿地,三熟制,两熟制,一熟,养地,稻田种养,种养结合,绿色生产,生产模式,品牌化,海水稻,稳产,资源与环境,环境约束,财政补贴,盈利能力,耕地面积,定单,单产潜力,粮食产量,绿色栽培技术,稻田湿地,湿地生态,生态功能,稻米品牌,品牌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升水,绿色种植,绿色农业,低碳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服务
AB值:
0.398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