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八达岭林场油松林冠层可燃物特征及潜在火行为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冠层可燃物特征和树冠火发生条件,模拟潜在火行为特征,对于森林可燃物管理及树冠火有效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破坏性取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8株油松样木进行采伐,自第一活枝高始,以1 m为一个层次对油松林冠层由下而上进行划分,不足1 m的按照1 m层次划分,并按照冠层可燃物枝条径阶大小(针叶;大枝直径 ≥0.64 cm;小枝直径<0.64 cm)调查冠层总可燃物生物量,结合样地面积和油松林平均冠长,计算样地平均冠层可燃物负荷量(CFL)和冠层容积密度(CBD).基于林分因子,建立与林分结构参数(胸径、第一活枝高、冠长、树高、冠幅)的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冠层可燃物负荷量模型可估算样地平均冠层容积密度,结合研究区防火期内月平均最大风速和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在3种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条件下(6%、10%、14%),利用van Wagner和Cruz的树冠火蔓延模型,预测油松林树冠火的发生,利用Byram模型计算冠层潜在火行为特征(如火线强度和火焰高度).[结果](1)油松林平均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为4.54 t/hm2,冠层容积密度为0.21 kg/m3,可燃物负荷量分布呈现由下而上逐层递减的趋势.林冠底层(0~1 m)可燃物占冠层总可燃物比例最大,为54.03%,大枝在林冠底层分布比例较大且快速逐层递减,针叶在各层次均有较大比例分布.(2)基于林分因子建立的冠层可燃物负荷量非线性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其中胸径和第一活枝高与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在不破坏林木的情况下,根据林分易测因子可较好地估测油松林冠层可燃物负荷量.(3)在低燃烧条件下,除4月份外油松林发生间歇型树冠火的概率均低于0.5;在中度燃烧条件下,春季(3?5月份)风速较大,均存在发生连续型树冠火的可能;在极端干燥的高燃烧条件下,2?5月连续型树冠火的潜在火行为指标较高,4月份发生的连续型树冠火,表现出最高的潜在火行为指标,蔓延速度为46 m/min,火线强度为8062 kW/m,火焰高度为15 m.[结论]冠层可燃物是影响林火发生的重要因素,胸径和第一活枝高为冠层可燃物负荷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破坏性取样直接获得冠层可燃物实测数据,所构建的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风速、冠层容积密度和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树冠火的发生和蔓延关系密切,油松林春季存在的树冠火发生隐患较大,大风和极端干燥气候条件下易发生高强度树冠火,通过营林抚育措施(抚育间伐,修枝)可有效降低可燃物密度,增大活枝高,以降低树冠火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
文献关键词:
油松;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冠层容积密度;树冠火;火行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敏斯;杜建华;王薇;于海晨;王博;顾泽;刘晓东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 100083;应急管理部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北京 10005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敏斯;杜建华;王薇;于海晨;王博;顾泽;刘晓东-.八达岭林场油松林冠层可燃物特征及潜在火行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2(03):55-64
A类:
冠层可燃物,潜在火行为,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冠层容积密度,细小可燃物
B类:
八达岭,林场,油松林,林冠层,树冠火,行为特征,森林可燃物,破坏性,取样方法,采伐,由下而上,枝条,径阶,针叶,大枝,小枝,生物量,样地,冠长,地平,CFL,CBD,林分因子,林分结构,胸径,树高,冠幅,多元回归模型,结合研究,防火,最大风速,地表可燃物,可燃物含水率,van,Wagner,Cruz,火蔓延,Byram,火线,线强,火焰高度,hm2,逐层,各层次,大比例,非线性模型,拟合度,不破,林木,燃烧条件,连续型,kW,林火,接获,估测模型,干燥气候,气候条件,营林抚育,抚育措施,抚育间伐,修枝,发生概率,危害程度
AB值:
0.16872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