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白龙江流域崩滑灾害孕灾因子聚类分区与道路工程扰动效应分析
文献摘要:
为探究白龙江流域内崩滑灾害的孕灾因子,以及道路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效应,本文通过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获取了2730个崩滑灾害点,使用GIS空间分析和遥感解译提取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多个孕灾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分析了各因子的孕灾作用;采用空间约束多元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各因子的特征和地理位置将崩滑灾害聚类,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获取了各类集群中各因子的重要性,分析了道路工程对崩滑灾害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崩滑事件受海拔、坡度、坡向、降雨、岩性、断层、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和道路工程扰动等多因子的共同作用.崩滑灾害可以被聚类为4个集群,不同集群区域内各孕灾因子对崩滑事件所起的重要性不同:多年平均降雨量对白龙江中游的A类集群重要性最高;海拔对白龙江上游的B类集群重要性最高;距断层距离对宕昌东北向的C类集群重要性最高;距公路距离对白龙江下游D类集群的重要性最高.道路工程的扰动效应表现为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区域重要性较低,而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重要性较高.
文献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崩滑灾害;孕灾因子;聚类分区;工程扰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何晓锐;廖小辉;张路青;曾庆利
作者机构:
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衢州324000,中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中国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晓锐;廖小辉;张路青;曾庆利-.白龙江流域崩滑灾害孕灾因子聚类分区与道路工程扰动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22(03):672-687
A类:
B类:
白龙江流域,崩滑灾害,孕灾因子,聚类分区,道路工程,工程扰动,扰动效应,工程活动,野外考察,资料收集,空间分析,遥感解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信息量模型,空间约束,聚类分析方法,随机森林算法,坡向,岩性,植被覆盖度,多因子,降雨量,江中,江上,宕昌,北向,地质环境条件
AB值:
0.2136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