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喜马拉雅山区公路边坡崩滑灾害与防护措施破坏规律分析
文献摘要:
喜马拉雅山区构造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异常活动,使该区域公路边坡扰动灾害十分严重,对区域内公路的安全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扰动崩滑灾害发育规律、防护措施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从边坡的物质成分和地层结构类型出发,对全区公路边坡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边坡失稳破坏的多种模式.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发现,喜马拉雅山区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发生和分布与区域断裂、地震动强度、岩土结构类型及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并给出了量化的变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理论对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差异隆升与河流下切导致岩体结构松弛效应及山体崩塌滑坡,是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在公路工程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当前该地区最为活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在边坡扰动灾害防护方面,边坡灾害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安全性等不确定性较大,调查中10%的边坡崩滑防治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防护措施破坏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边坡灾害防护效果与防护措施自身稳定性差异性的原因,提出边坡坡面防护措施的选型与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坡面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点、灾害体类型、运动路径、致灾模式与工程匹配性等因素,应采用多重防护措施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可能的风险.
文献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公路边坡;地质构造;崩塌;滑坡;边坡防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海军;马凤山;李志清;郭捷;张家祥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中国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海军;马凤山;李志清;郭捷;张家祥-.喜马拉雅山区公路边坡崩滑灾害与防护措施破坏规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22(03):656-671
A类: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B类:
喜马拉雅山,山区公路,崩滑灾害,防护措施,破坏规律,规律分析,构造断裂,地震活动,新构造运动,山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边坡,发育规律,破坏特征,破坏机理,物质成分,地层结构,结构类型,边坡类型,边坡失稳,失稳破坏,多种模式,空间统计分析,边坡崩塌,崩塌灾害,区域断裂,地震动强度,岩土结构,气候环境,内外动力耦合,动力耦合作用,地质灾害,演化机制,差异隆升,河流下切,切导,岩体结构,结构松弛,松弛效应,山体崩塌,崩塌滑坡,公路工程,时间尺度,灾害防护,边坡灾害,调查中,防治工程,防护效果,坡坡,坡面,岩土体,工程地质,地质特点,体类,运动路径,致灾模式,匹配性,优化组合,地质构造,边坡防护
AB值:
0.314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