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桂糖55号的宿根性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甘蔗新品种桂糖55号的宿根性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桂糖55号进行1年新植3年宿根的4年品种比较试验及下种量分别为75 000、90 000、105 000和120 000芽/hm2处理(分别为处理1~处理4)的1年新植1年宿根种植密度试验,分析其宿根特性及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结果]4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55号的株高和茎径与新台糖22号(对照,CK)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有效茎数为6.50万~7.83万条/hm2,显著高于CK(3.71万~6.09万条/hm2(P<0.05,下同).第一年新植产量为96.77 t/hm2,略低于CK(98.80 t/hm2),但差异不显著;第一和第二年宿根产量均在100.00 t/hm2以上,第三年宿根产量仍达79.43 t/hm2;3年宿根产量均显著高于当季CK,3年宿根平均产量为96.71 t/hm2,比CK(78.96 t/hm2)增产22.48%.桂糖55号3年宿根的黑穗病发病率为1.85%~19.44%,明显低于CK的15.88%~58.62%.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新植的出苗率间、宿根的发株率间均无显著差异,4个密度处理新植和宿根的分蘖率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新植的有效茎数和产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其中,新植的有效茎数数排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新植的产量排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1;宿根的产量随着有效茎数的增加而增加,宿根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排序均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新植和宿根的产量均最高,且宿根群体的株高和茎径整齐度最好.在田间的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1.43%,与种植密度无密切关系.新植蔗糖分排序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宿根蔗糖分排序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适当稀植可提高桂糖55号的蔗糖分,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蔗糖分积累.[结论]甘蔗品种桂糖55号早生快发,前期生长快,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数多,高产稳产,黑穗病发病率低,宿根性强.生产上应根据栽培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在普通旱地种植时下种量可参考105 000芽/hm2.
文献关键词:
甘蔗;宿根性;农艺性状;种植密度;产量;桂糖55号
作者姓名:
贤武;邓宇驰;经艳;黄海荣;谭芳;王伦旺
作者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贤武;邓宇驰;经艳;黄海荣;谭芳;王伦旺-.桂糖55号的宿根性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2(05):1048-1055
A类:
B类:
宿根性,种植密度,新品种,品种比较试验,下种,hm2,密度试验,根特,相关农艺性状,株高,台糖,下同,万条,第一年,略低于,第二年,根产量,第三年,黑穗病,出苗率,分蘖,数数,数排,整齐度,田间,密切关系,蔗糖分,分排,宿根蔗,糖分积累,甘蔗品种,早生快发,前期生长,高产稳产,栽培条件,旱地,时下
AB值:
0.2379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