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异迟眼蕈蚊成虫在平菇种植场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了解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成虫在平菇种植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其田间调查抽样技术,为异迟眼蕈蚊的虫情监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3-5月,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宇辉食用菌种场平菇种植棚内采用密集棋盘式取样法进行调查,通过计数悬挂于样点的透明粘虫板粘着的成虫数量,了解异迟眼蕈蚊成虫的飞行活动高度;采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和Iwao线性回归法等对异迟眼蕈蚊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异迟眼蕈蚊成虫在平菇种植棚的空间分布型;通过Iwao回归方程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通过模拟抽样法计算不同取样方法的误差率和适合度.[结果]在平菇种植棚中,菌包上方10.00 cm处粘虫板粘附的成虫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5).3次调查负二项分布的x2值分别为23.680、31.410和21.740,且负二项分布的实际频次和理论频次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3次调查结果的x2值均符合负二项分布.调查所得异迟眼蕈蚊成虫的扩散指数C>1.000,负二项分布指数0<K<8.000,丛生指数I>0,聚块性指标m*/m>1,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由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拟合模型得出菇棚中异迟眼蕈蚊成虫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属于聚集分布,与聚集度指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在不同取样方法的适合度比较中,误差率较小的是Z字形取样法(5.72%)和对角线取样法(5.71%),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2/D2)(1.4741/m+0.3824).[结论]在平菇种植棚内,异迟眼蕈蚊成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菌包上方10.00 cm,空间分布以高度聚集的负二项分布为主,在进行异迟眼蕈蚊田间调查时较理想的抽样方法为Z字形取样法和对角线取样法.
文献关键词:
平菇;异迟眼蕈蚊;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频次分布;聚集度指标;广西南宁市
作者姓名:
吕玉华;肖京林;李子玲;刘斌;张萌;罗晨曦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玉华;肖京林;李子玲;刘斌;张萌;罗晨曦-.异迟眼蕈蚊成虫在平菇种植场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22(02):386-392
A类:
B类:
异迟眼蕈蚊,平菇,种植场,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Bradysia,difformis,田间调查,虫情监测,防治方案,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食用菌,菌种,棚内,棋盘式,悬挂,粘虫板,粘着,成虫数量,频次分布,聚集度指标,指标法,Taylor,幂函数,Iwao,线性回归法,理论抽样,抽样法,取样方法,误差率,适合度,菌包,包上,粘附,负二项分布,x2,扩散指数,分布指数,丛生,聚集分布,幂法,拟合模型,出菇,菇棚,种群分布,基本成分,测定结果,字形,对角线,t2,D2,m+0,飞行高度,较理想,抽样方法
AB值:
0.2951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