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小偃麦衍生系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文献摘要:
偃麦草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库,是公认的遗传变异来源,八倍体小偃麦及其衍生的种质材料在提高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抗病、品质等性状的改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源于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163份小偃麦衍生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小偃麦衍生系中,5个描述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26~1.00,株型的多样性指数最高;8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4%~20.11%,单株产量变异最大(20.11%),其次是有效分蘖数(17.37%)和千粒重(17.13%),抽穗期最小(4.44%);多样性指数为1.97~2.09,千粒重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H'=2.09),其次是每穗小穗数(H'=2.07),抽穗期的多样性最低(H'=1.97);相关分析表明,不同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关联;基于8个产量性状欧氏距离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63份衍生系被划分为6个类群,各群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第I、Ⅲ类群为产量性状优异种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163份衍生系81.12%的遗传信息量,分别以千粒重、每穗小穗数、穗长和株高载荷较大,对产量提高有正向效应;根据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排名前5的优异大粒种质为CH16353、CH1742、CH16370、CH16385和CH16382.上述结果说明小偃麦衍生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小偃麦种质用于小麦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偃麦草;小偃麦种质;小麦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常利芳;李欣;郭慧娟;乔麟轶;张树伟;陈芳;畅志坚;张晓军
作者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常利芳;李欣;郭慧娟;乔麟轶;张树伟;陈芳;畅志坚;张晓军-.小偃麦衍生系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草业学报,2022(11):61-74
A类:
CH16353,CH1742,CH16370,CH16385,CH16382,小偃麦种质
B类:
衍生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库,遗传变异,八倍,种质材料,高小,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农艺性状,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株型,产量相关性状,单株产量,有效分蘖,分蘖数,千粒重,抽穗期,变异类型,每穗小穗数,同产,相互关联,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类群,优异种质,遗传信息,信息量,穗长,株高,高载荷,正向效应,大粒,遗传育种,小麦产量性状
AB值:
0.26244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