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特点
文献摘要:
目的 动态监测分析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牛奶蛋白耐受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门诊就诊的CMPA儿童50例为CMP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 CMPA组男21例、女29例,中位月龄4.00(2.00~4.75)月.对照组男12例、女8例,中位月龄4.00(3.00~5.00)月.CMPA组的Shannon指数及Shannoneven指数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osim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样本间群落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PA组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随访第1、3、6个月C M PA组儿童治疗及转归情况发现,至6个月时共38例患儿建立免疫耐受,另12例仍存在CMPA.随访半年后,耐受组较过敏组的放线菌纲、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CMPA耐受组儿童丰度逐渐升高的物种有双歧杆菌属(P<0.01)、布劳特菌属(P<0.01)、瘤胃球菌属(P<0.01)和普氏粪植杆菌属(P<0.01),除双歧杆菌属为产乙酸菌外,其他菌种均为产丁酸菌.结论 CMPA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不同.在建立免疫耐受过程中,CMPA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及产丁酸菌群相对丰度升高.
文献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肠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双歧杆菌
作者姓名:
李心悦;王硕;张华;李在玲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 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心悦;王硕;张华;李在玲-.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22(11):831-838
A类:
B类: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变化特点,监测分析,CMPA,治疗过程,肠道菌群变化,门诊就诊,健康体检,体检儿童,菌群差异,月龄,Shannoneven,Anosim,群落组成,厚壁菌门,儿童治疗,转归,免疫耐受,放线菌纲,双歧杆菌属,瘤胃,普氏,产乙酸菌,菌种,产丁酸菌,健康儿童,受过,菌群相对丰度,16S,rRNA
AB值:
0.260919
相似文献
中国婴儿轻中度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营养干预指南
陈同辛;洪莉;王华;邵洁;杨凡;王莹;刘光辉;徐樨巍;盛晓阳;许春娣-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过敏/免疫科,上海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营养科,上海 20012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1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上海 200025;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9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武汉 430062;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北京 10221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上海 20009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