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螟成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
文献摘要:
[目的]探索大螟Sesamia inferens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的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及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的关系.[方法]通过溶剂浸提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分析大螟雌蛾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的滴度,结合行为观测和多地田间实时性信息素诱捕数据,调查大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结果]大螟雌蛾腺体内性信息素Z11-16∶Ac 和 Z11-16∶OH 含量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前1 h,暗期后4 h快速增加,暗期8 h为第1次高峰,但光期1 h又—次高峰,光期5 h还可以被显著检测到.分泌至腺体外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后6 h,高峰期在暗期后10 h,光期后1 h性信息素Z11-16∶Ac滴度达到96.9±20.9 ng/雌.采用溶剂浸提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2.8±1.9,在光期平均为2.5±0.9,统计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而SPME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8.5±1.2,在光期平均为5.7±0.6,统计上二者差异显著.产卵器伸出时间发生在暗期6-8 h,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平均为80.8±4.4 min.大螟的交配发生在暗期4-10 h,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83.4±5.0 min.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四省性诱自动计数的田间每日每 小时实时计数数据显示,越冬代诱蛾比较集中,之后的世代则比较分散,田间雄蛾的性诱昼夜节律受地理环境、季节和世代等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大螟交配和性信息素释放的昼夜节律在时间上不一致,交配时间在暗期较早时段.雌蛾性信息素有效的释放时间范围比雄蛾对性信息素反应的要小.产卵器伸展与雌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释放速率加快和扩散范围有关.
文献关键词:
大螟;求偶行为;交配行为;性信息素;昼夜节律
作者姓名:
郭前爽;卓富彦;朱景全;陈庆华;朱凤;黄德超;杜永均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310058;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南京210036;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广州510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前爽;卓富彦;朱景全;陈庆华;朱凤;黄德超;杜永均-.大螟成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J].昆虫学报,2022(07):877-885
A类:
B类:
大螟,成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交配行为,昼夜节律,Sesamia,inferens,乙酸酯,Z11,Ac,和顺,烯醇,田间,诱捕,溶剂浸提,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滴度,腺体,高峰期,浸提法,产卵器,伸出,时间平均,配发,性诱,时计,数数,越冬代,世代,雄蛾,地理环境,释放时间,伸展,释放速率,求偶行为
AB值:
0.2358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