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智能化监测
文献摘要:
为实现田间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的智能化监测,本研究对本文作者前期研发的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害虫智能监测设备进行了田间应用和评估.研究发现,该智能监测设备的实时采集数据和人工计数数据所反映的草地贪夜蛾高峰期均为9月20日-9月22日、10月14日-10月22日和11月4日-11月6日,自动计数的平均准确率达75.03%;桶形诱捕器仅监测到9月20日-9月22日和10月14日-10月22日这2个高峰期,但整个监测期间桶形诱捕器诱集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与智能监测设备监测到的种群数量没有差异(Z=0.784,P=0.433).此外,该智能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 日平均温度≥16℃时,大多在18:00后开始活动,晚上12点左右达到活动高峰期;当 日平均温度<16℃时,草地贪夜蛾成虫整体活动性不强,但在16:00-16:59和23:00-00:59出现两个活动小高峰期.以上结果表明,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智能化监测可以用于草地贪夜蛾的远程实时测报.
文献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种群动态;诱捕器;远程监测
中图分类号:
[1]
农业科学(S)
/
植物保护(S4)
/
病虫害及其防治(S43)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S435)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S435.1)
/
玉米病虫害(S435.13)
/
玉米虫害(S435.132)
作者姓名:
陈韶萍;赵健;何玉仙;翁启勇;黄美玲;池美香;梁勇;邱荣洲
作者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福州 350003;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植保站,漳州 3639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韶萍;赵健;何玉仙;翁启勇;黄美玲;池美香;梁勇;邱荣洲-.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智能化监测)[J].植物保护,2022(04):94-99
A类:
B类:
性诱,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智能化监测,害虫,智能监测,监测设备,田间应用,实时采集,采集数据,数数,高峰期,平均准确率,诱捕器,诱集,种群数量,设备监测,昼夜,活动节律,环境温度影响,平均温度,晚上,活动性,测报,性信息素,远程监测
AB值:
0.2498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