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聚碳酸酯流延工艺对薄膜可溶性晶点的影响及成分分析
文献摘要:
聚碳酸酯在流延加工制成薄膜制品时容易在表面形成晶点,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文章研究了不同流延工艺对两种不同牌号聚碳酸酯薄膜可溶性晶点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小角激光散射(SALS)、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晶点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碳酸酯(IR2200)在热和剪切力下稳定性更低,更容易形成分子量较高的聚碳酸酯晶点.晶点部分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运动能力较差,在流延成膜时不易和周围分子量较低的聚碳酸酯均匀分散混合,导致流延成膜后形成球状或其他形状的晶点.晶点的存在降低材料的耐磨损能力以及降低薄膜光学性能.
文献关键词:
聚碳酸酯;晶点;分子量;光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韩旭阳;田程程;董宝田;毕静利;宋立新;史颖
作者机构:
沈阳化工大学高分子产业高端制造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142;鲁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旭阳;田程程;董宝田;毕静利;宋立新;史颖-.聚碳酸酯流延工艺对薄膜可溶性晶点的影响及成分分析)[J].塑料科技,2022(12):48-53
A类:
IR2200
B类:
聚碳酸酯,流延工艺,晶点,光学性能,牌号,偏光显微镜,POM,小角,光散射,SALS,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剪切力,高分子量,运动能力,流延成膜,均匀分散,分散混合,球状,耐磨损能力,薄膜光学
AB值:
0.2477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