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选择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频率的选择.方法 以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26.2±2.8岁,男20例,女11例;用1~8 kHz线性扫频信号作为测试声源,统计静态情况下不同频带声源从单侧鼻腔至外耳道的声传递参数变化,初步寻找适合的声源信号频率区间;再分别用时长10秒、频率为7~9 kHz的窄带白噪声、2~20 kHz及1~8 kHz的宽带白噪声作为测试声源,分析白噪声通过单侧鼻腔至外耳道传导的声级衰减统计特性.结果 伴随95%以上的有效吞咽动作,外耳道所测得的声信号时频图中同步出现一种短时宽频冲击声信号,贯穿1~10 kHz.用1~8 kHz线性周期扫频信号进行测试可见,3 kHz以下的频段相对易受噪声干扰,6.3~8 kHz频带区间传导稳定性差;用三组白噪声作为声源信号测试发现,90%以上吞咽产生的短时冲击噪声在对应声源频带上的声功率级至少超过了测试信号基线值5 dB以上.结论 咽鼓管功能声测法采用7~8 kHz作为声源信号传导稳定性较差,宽频和相对窄带白噪声信号易受吞咽噪声干扰;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较为合适的测试声源频段为3~6 kHz.
文献关键词:
咽鼓管;咽鼓管声测法;声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金蕾;倪坤;李克勇;李晓艳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 20006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金蕾;倪坤;李克勇;李晓艳-.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选择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2(03):266-270
A类:
线性扫频信号,咽鼓管声测法
B类:
咽鼓管功能,声源,源信号,健康成人,kHz,频带,鼻腔,外耳道,参数变化,频率区间,窄带,白噪声,宽带,声级,统计特性,吞咽动作,时频图,步出,宽频,线性周期,频段,噪声干扰,冲击噪声,应声,带上,声功率级,基线值,dB,信号传导,噪声信号
AB值:
0.2650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