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华文明起源语境下的文明标志
文献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引发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热潮,又经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的推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白云翔、顾智界《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考古》1992年第6期).在"文明"的定义上,当时普遍接受"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说法.关于"国家"的标准,有学者坚持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金属和文字"三要素"说,认为中国在殷墟时期才出现国家,形成文明,考虑到殷墟时期各种文明因素均已经成熟,或可上溯到与史载第一个王朝夏代相当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但更多学者提出只要有足够的反映"国家""实质"的考古证据,就可以认定国家的出现,文明的起源.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李新伟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新伟-.中华文明起源语境下的文明标志)[J].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01):35-39
A类:
和良渚
B类:
中华文明起源,源语,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研讨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文明探源,白云,纪要,文明社会,说法,柴尔德,三要素,殷墟,成文,可上,上溯,史载,王朝夏,夏代,二里头文化,夏鼐,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
AB值:
0.3643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