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对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对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采收株高为副区,测定了油菜薹粗度和鲜重,氮(N)、磷(P)和钾(K)浓度,硝酸还原酶(NR)、谷酰胺合成酶(GS)和天冬酰胺合成酶(AS)活性,亚硝酸盐含量以及16种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株高的增加,油菜薹粗度降低,但施氮量对油菜薹粗度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增加了油菜薹鲜重;在各施氮量处理下,采收株高30 cm时,油菜薹鲜重高于其他采收株高.油菜薹N和K浓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施氮量对油菜薹P浓度影响不显著.氮代谢过程中NR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氮素浓度变化一致;而GS和AS活性则表现为持续降低.在采收株高20和30 cm处理下,油菜薹氨基酸组分含量主要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采收株高40 cm时,油菜薹中的缬氨酸等7种氨基酸含量在各施氮量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天冬氨酸等8种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最高,采收株高50 cm时,谷氨酸等4种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余氨基酸组分含量在各施氮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在施氮量180 kg·hm-2、采收株高40 cm时油菜薹具有较好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文献关键词:
油菜薹;施氮量;采收株高;养分;氨基酸组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宝刚;郝鹏飞;任韵;怀燕;张慧;薛波文;华水金
作者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湖州 313000;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宝刚;郝鹏飞;任韵;怀燕;张慧;薛波文;华水金-.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对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2(12):2474-2481
A类:
采收株高
B类:
施氮量,油菜薹,外观性状,养分积累,氨基酸组分,组分含量,油蔬两用,两用型,油菜品种,富硒,裂区试验,粗度,鲜重,硝酸还原酶,NR,胺合成酶,GS,天冬酰胺,AS,亚硝酸盐,盐含量,增施氮肥,各施,氮代谢,代谢过程,氮素浓度,浓度变化,缬氨酸,氨基酸含量,天冬氨酸,hm,谷氨酸,优质栽培
AB值:
0.1565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