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冀东野生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鉴定及耐性机制初步研究
文献摘要:
为筛选耐草甘膦野生大豆种质并了解其耐性机制,本试验对采集于冀东地区的862份野生大豆进行了草甘膦的耐性鉴定.在草甘膦处理后,测定了高耐和敏感材料的莽草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草甘膦相关基因EPSPS表达量.结果显示,喷施草甘膦后,862份野生大豆材料中,药害等级在4级以上的材料占82.84%,3级占9.51%,2级占4.87%,1级占2.78%.筛选到高耐草甘膦的野生大豆材料Yong-33,其在1.125 kg a.i·hm-2草甘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达到96.67%.经草甘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高耐材料的叶绿素、丙二醛和莽草酸含量在检测的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敏感材料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和莽草酸含量显著升高;高耐材料POD、CAT和SOD活性以及EPSPS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敏感材料酶活性及EPSPS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耐草甘膦的种质资源,在草甘膦处理后其植株内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升高,EPSPE基因上调表达,推测这是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较好的原因.本研究筛选到的耐草甘膦野生大豆材料可为培育耐草甘膦栽培大豆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
文献关键词:
野生大豆;草甘膦;耐性鉴定;基因表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宇;张锴;王艳丽;司增志;王冰冰;乔亚科
作者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宇;张锴;王艳丽;司增志;王冰冰;乔亚科-.冀东野生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鉴定及耐性机制初步研究)[J].核农学报,2022(06):1108-1114
A类:
EPSPE
B类:
东野,野生大豆,草甘膦,耐性鉴定,耐性机制,大豆种质,冀东地区,敏感材料,莽草酸,叶绿素含量,POD,过氧化氢酶,CAT,EPSPS,喷施,药害,Yong,hm,植株,耐材,酸含量,基因表达量,种质资源,活性氧清除,栽培大豆,大豆新品种,供种
AB值:
0.2229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