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汉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意识
文献摘要:
秦灭六国、统一"诸夏",华夏族因此而改称"秦人".但由于秦朝二世而亡,"秦人"还未能成为华夏族的普遍称谓.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时期,"汉人"便逐渐取代诸夏或华夏之称,成为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固定和普遍称谓.秦汉时期的文化认同意识,还使得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先祖,这标志着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汉民族已初步形成,并铸就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巨大凝聚力.而"华夷之辨"则形成文化、生产方式和血缘三方面的判断标准,其民族意义和"群"的差别备受关注.在以夏变夷的总方针下,汉代胡汉一家的思想及实践亦具有巩固统一和推广汉化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汉民族;秦人;汉人;炎黄子孙;华夷之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晋文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晋文-.汉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04):17-35
A类:
B类:
汉民族,民族意识,六国,华夏族,改称,秦人,秦朝,二世,称谓,两汉,四百多年,大一统,汉人,民族共同体,秦汉时期,炎帝,黄帝,中华民族认同,先祖,各民族,铸就,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华夷之辨,成文,血缘,判断标准,总方针,汉代,胡汉,广汉,汉化,炎黄子孙
AB值:
0.456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