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水生植物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释放特征
文献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宛山荡生态修复示范区4种水生植物的腐解过程,并分析了其溶解性有机质(DOM)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腐解均可造成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呈先增加再迅速下降的趋势;且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腐殖质和含不饱和C=C键的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升高.腐解前期,水鳖、穗花狐尾藻和水葫芦残体的DOM以富里酸为主,分别在第16、29和22天后以胡敏酸为主;而芦苇残体腐解水中的DOM始终以富里酸为主.利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可知,4种水生植物腐解过程中产生了 3种荧光有机物,主要包括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类蛋白质组分C3,且类腐殖质组分占主导地位.通过主成分分析识别到的两个主成分,分别占4种水生植物腐殖水总方差的79.9%、72.6%、83.0%和83.6%,反映了植物腐解过程对水体DOM特征、荧光组分等方面造成的差异.
文献关键词:
水生植物;腐解;溶解性有机质;释放;三维荧光光谱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国正;赵敏;李勇;应炎杰;路学军;潘继征
作者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21500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国家东中西区域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管理委员会,江苏连云港222000;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连云港222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国正;赵敏;李勇;应炎杰;路学军;潘继征-.水生植物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释放特征)[J].中国给水排水,2022(19):93-101
A类:
B类:
水生植物,溶解性有机质,释放特征,室内模拟实验,生态修复示范区,DOM,溶解性有机碳,DOC,不饱和,芳香族化合物,化合物含量,穗花狐尾藻,水葫芦,富里酸,胡敏酸,芦苇,残体腐解,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类腐殖质,腐殖质组分,C1,C2,类蛋白质,蛋白质组分,C3,分占,分析识别,荧光组分,三维荧光光谱
AB值:
0.3371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