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战后国民政府对接收民营企业的处理——以榆次纺织厂等四厂为例
文献摘要:
接收与处理前政权遗留之财产是新政权建立之初巩固 自身地位的政治手段,辛亥革命后对前清故吏财产的处置、北伐战争期间对"逆产"的处分以及抗战后对敌伪产业的处理均属上述范畴.抗战胜利后,山西民营榆次纺织厂等四厂由省营企业西北实业公司接收并代管,股东则要求依法收回自办.最终,在地方政府介入下四厂改由西北实业公司租赁,各方利益诉求达到一定平衡.代管租赁初期,工厂产能初步恢复,部分产品产量回升,客观上有助于战后经济恢复.然而,西北实业公司租赁民营企业是山西地方政府在法律及社会舆论压力下的折中方案,主要目的是扩大官僚资本,为战争提供经济支撑.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及战争局势的变化,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被地方政府"征用"与"征借".类似的情况在北伐时期的"逆产"处理中也屡见不鲜.从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对接收民营企业的处理不是简单地吞并,而是和法律规定、政府的政治军事需求以及经济与社会局势变化密切相关.
文献关键词:
接收;代管;租赁;西北实业公司;榆次纺织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段志鹏
作者机构:
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段志鹏-.战后国民政府对接收民营企业的处理——以榆次纺织厂等四厂为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02):189-202
A类:
榆次纺织厂,逆产,西北实业公司,北伐时期
B类:
战后,国民政府,民营企业,遗留,辛亥革命,前清,故吏,北伐战争,处分,对敌,敌伪,抗战胜利后,省营,代管,股东,收回,自办,政府介入,改由,租赁,利益诉求,产品产量,回升,经济恢复,社会舆论,舆论压力,折中,中方,大官,官僚资本,经济支撑,经济环境,局势,地被,征用,征借,屡见不鲜,吞并,法律规定,治军,军事需求,经济与社会,社会局
AB值:
0.3428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