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昆明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与人工防雹效果对比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昆明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天气形势资料,对2018年7月22日和7月23日发生在昆明市寻甸县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及人工防雹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日与23日地面辐合线生成的时间和地点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吻合,易发生强对流天气;CAPE值、BLI和LI、SI等环境参数表明23日的不稳定能量蓄积更强,结合垂直风场条件,比22日更有利于冰雹的产生;产生冰雹灾害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最大强度超过55dBZ,回波顶高超过14 km,大于50 dBZ的强中心达到7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呈现强回波中心高悬、低层弱回波区、前悬垂回波特征;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时需重点关注雷达回波指标及演变特征,在云体初生阶段和发展阶段开始追踪回波发展趋势,回波强度达40dBZ、回波顶高8 km左右、强中心高度4 km可判定为达到作业条件,及时申请防雹作业、连续加密作业,可有效地抑制回波增长.
文献关键词:
昆明;冰雹灾害;天气形势;雷达回波;人工防雹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菲;方夏馨;潘娅婷
作者机构:
昆明市气象局,云南 昆明650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菲;方夏馨;潘娅婷-.昆明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与人工防雹效果对比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2(03):51-58
A类:
40dBZ
B类:
强对流天气过程,人工防雹,效果对比,多普勒雷达,MICAPS,天气形势,昆明市,寻甸县,地面辐合线,相吻合,CAPE,BLI,SI,环境参数,参数表,不稳定能量,蓄积,垂直风,风场,冰雹灾害,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55dBZ,回波顶高,高超,垂直剖面,剖面图,高悬,低层,悬垂,回波特征,演变特征,云体,初生,回波强度,可判,作业条件
AB值:
0.3170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