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代偿:智能手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社会化研究
文献摘要:
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的建构,并对此类补偿的局限性及留守儿童情感发展新困局进行层层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氛围、教育和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情感的原生困境,也是推动他们向数字世界迁移并寻求情感补偿的内生动力;智能手机从连接中介、网络文化和社交资本三维度分别为留守儿童提供间接性补偿、替代性补偿和移位式补偿,此"数字代偿"机制使虚拟情境下的情感社会化成为可能.但数字代偿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充分代偿"使生发于亲子陪伴中的依恋情感难以在虚拟场域中再造,甚至衍生出更强烈的剥夺感和"虚拟化"的情感能力等"代偿异化"现象.
文献关键词:
智能手机;留守儿童;情感社会化;数字代偿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清华;郑欣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清华;郑欣-.数字代偿:智能手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社会化研究)[J].新闻界,2022(03):37-47,94
A类:
数字代偿,情感社会化,情感流通
B类:
智能手机,留守儿童,形塑,情感文化,社会空间,媒介环境,原住民,数字实践,田野调查,补偿机制,情感发展,困局,家庭氛围,数字世界,求情,网络文化,三维度,间接性,替代性,移位,虚拟情境,发于,亲子陪伴,依恋,恋情,虚拟场域,剥夺,虚拟化
AB值:
0.2834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