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破坏性"与"仪式性"共存:媒介事件理论如何被超越——兼与曹培鑫教授等商榷
文献摘要:
开国大典广播实况转播超越了电视现场直播作为媒介事件的预设前提,但具有媒介事件的其他典型特征和社会功能,主要属于庆贺新政府成立的"加冕"脚本.西方学界对媒介事件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从"仪式性"向"破坏性"的转变,但破坏性事件并没有完全取代仪式性事件,二者为并存关系.鉴于事件与新媒体之间呈现的新的互构关系,国内学界赋予媒介事件理论以媒介抗争等新内涵.媒介事件理论是电视媒介文化的产物,在全球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为社会生活离不开仪式,仪式性媒介事件和传统意义的国家级媒介事件依然存在,同时,媒介事件部分特性和功能发生了相应改变.
文献关键词:
开国大典;媒介事件;仪式性;破坏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建明;班志斌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建明;班志斌-."破坏性"与"仪式性"共存:媒介事件理论如何被超越——兼与曹培鑫教授等商榷)[J].新闻界,2022(03):24-36
A类:
B类:
破坏性,仪式性,媒介事件,商榷,开国大典,实况转播,现场直播,预设前提,典型特征,庆贺,新政府,加冕,脚本,性事,互构关系,国内学界,抗争,新内涵,电视媒介,媒介文化,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传统意义
AB值:
0.3115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