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
文献摘要:
1990-1999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拓展与突破阶段.研究者对反映论与主体论、生产论、价值论之间的关系,文学的认识性与审美性的关系以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等文学反映论基本问题作出了新理解;对文学反映论新理论命题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学理批判.王元骧于1993年开拓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实践偏向新理论路径.童庆炳于1999年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新论断即文学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存在着三次较为显著的理论偏向:其中的"实践偏向"发生在拓展与突破阶段,其他两次分别是"确立与巩固期"的"认识偏向","恢复与反思"以及"发展与深化"阶段的"审美偏向".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拓展与突破阶段还存在着对文学审美反映论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关系重视不够,以及对实践意涵以及实践与认识、审美三者关系的理解与把握还缺乏必要的理论自洽、系统化等突出问题.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实践偏向;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作者姓名:
张永清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永清-.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J].学术月刊,2022(03):172-182,224
A类: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B类:
主体论,价值论,审美性,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性,基本问题,理论反思,王元,实践偏向,理论路径,童庆炳,新论断,文学审美,审美反映,意识形态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巩固期,意涵,自洽
AB值:
0.1996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