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乌鲁木齐市夏冬季BTEX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文献摘要:
采用在线色谱仪监测乌鲁木齐市夏季和冬季大气中BTEX浓度.结果显示:各组份中比例依次为间/对二甲苯(P,MXY)>甲苯(TOL)>苯(BNZ)>对二甲苯(PXY)>乙苯(EBZ).夏季空气中苯与甲苯质量浓度的比值为0.71,表明机动车排放是BTEX的主要来源;冬季比值为0.83,说明其来源除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外,可能受到煤等燃烧的影响.BTEX浓度逐日变化和日变化(小时浓度变化)主要受光化学条件和大气扩散条件影响,其峰值与交通排放源早晚高峰不相符.采用MIR因子法计算BTEX各物种的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OFP),乌鲁木齐市BTEX各组份的臭氧生成潜势依次是间二甲苯(MXY)>对二甲苯(PXY)>邻二甲苯(OXY)>乙苯(EBZ)>苯(BNZ),表明间/对二甲苯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应作为BTEX治理的重点.
文献关键词:
BTEX;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
作者姓名:
兰国栋;胡晏玲
作者机构:
乌鲁木齐市污染控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兰国栋;胡晏玲-.乌鲁木齐市夏冬季BTEX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潜势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2022(02):1-8
A类:
MXY,BNZ
B类:
乌鲁木齐市,夏冬,BTEX,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潜势分析,色谱仪,冬季大气,中比,对二甲苯,TOL,PXY,乙苯,EBZ,机动车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逐日变化,浓度变化,大气扩散条件,交通排放,排放源,早晚高峰,MIR,OFP,间二甲苯,邻二甲苯,OXY,光化学反应活性,应作
AB值:
0.272106
相似文献
广州市冬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裴成磊;谢雨彤;陈希;张涛;邱晓暖;王瑜;王在华;李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 510060;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632;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632;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530;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 510308;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州 510632;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广州 51065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