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狼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
文献摘要:
为探究黑龙江省某动物园狼急性死亡病例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狼心血、肝、脾及颌下淋巴结样品,经细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上述样品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厌氧培养24 h后可见灰白色、双层溶血环的菌落,在强化梭菌培养基上形成黑色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呈短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通过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进一步经PCR扩增确定分离菌的毒素型.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且还原性硝酸盐试验、明胶液化和牛奶爆裂发酵均呈阳性,且无运动性;16SrRNA基因、毒素基因的PCR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HLJ15-2.经多序列位点分型分析(MLST)确定分离菌的ST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ST221型,属于鸡源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等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小鼠分别经腹腔接种10倍倍比稀释(5.21×105cfu/mL-1.52xl09cfu/mL)的HLJ15-2菌液,计算该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集病死小鼠肝、脾、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LD,0为2.26×107 cfu/mL,剖检小鼠可见肝脏、脾脏均有出血,肠道膨隆,肠黏膜充血,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肝内各级血管淤血,肝细胞条锁状排列消失,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脾脏红髓比例增加,白髓部分细胞坏死;肠绒毛断裂,黏膜固有层上皮细胞增生、黏膜下层红细胞增多、充血、炎性细胞浸润.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致病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感染狼,并导致其急性死亡,为野生动物梭菌性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狼;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16SrRNA;分子分型
作者姓名:
董秀梅;李秀云;刘念;杨巍;邓爱怀;吕文鹏;关春宇;张萍;邹希明;师东方
作者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322
引用格式:
[1]董秀梅;李秀云;刘念;杨巍;邓爱怀;吕文鹏;关春宇;张萍;邹希明;师东方-.狼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2(08):831-836
A类:
狼心,HLJ15,ST221,52xl09cfu
B类: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分子分型,黑龙江省,动物园,死亡病例,生物学特性,淋巴结,细菌分离,分离纯化,鲜血,琼脂培养基,厌氧,灰白色,溶血,菌落,革兰染色,链状,兰阳,粗大,生化试验,序列分析,分离菌,麦芽糖,乳糖,蔗糖,还原性,硝酸盐,明胶液化,和牛,牛奶,爆裂,运动性,16SrRNA,毒素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列位,MLST,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氟苯尼考,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磺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经腹腔,105cfu,菌液,半数致死量,LD5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致病性,剖检,脾脏,肠黏膜,充血,病理切片,肝内,淤血,肝细胞,大小不等,空泡,细胞坏死,肠绒毛,固有层,上皮细胞,细胞增生,黏膜下层,红细胞增多,炎性细胞浸润,首次报道,野生动物,诊断与防控
AB值:
0.3588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