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和而不同:费孝通的中华民族丛体概念解析
文献摘要:
从1934年费孝通提出丛体概念以理解中华民族开始,丛体概念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正。第一次修正发生于1935年费孝通对花蓝瑶社会组织的调查,丛体概念从一种自然进化论转变成对族团间和族团内部关系的分析;第二次修正发生于1939年顾颉刚和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辩论中,费孝通坚持民族平等主义,以五族共和论补充Ethnos理论,这一思路一直延伸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工作中;第三次修正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为了建立新型的民族地区合作关系和理解中华民族的当代处境,将差序格局概念与丛体概念相结合,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命题。本文认为这一命题是以中国经验为基础、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民族学理论探索。
文献关键词:
丛体;平等主义;差序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亚辉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亚辉-.和而不同:费孝通的中华民族丛体概念解析)[J].西北民族研究,2022(04):31-43
A类:
丛体,Ethnos
B类:
和而不同,费孝通,概念解析,念经,大修,进化论,转变成,顾颉刚,通关,辩论,民族平等,平等主义,五族共和,伸到,民族识别,第三次,通为,民族地区,地区合作,合作关系,处境,差序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经验,普遍意义,要民,民族学,理论探索,文化自觉
AB值:
0.3424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