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文献摘要:
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类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广泛分布,记录了区域岩石圈演化的重要信息.通过对小秦岭地区南部沿小河断裂出露的花岗岩类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的地壳演化提供了依据.自西向东,小河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小河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贵家峪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31±32 Ma、1860±13 Ma和1811±10 Ma.3个花岗岩体均以富硅(67.4%~76.0%)和高碱(7.47%~9.33%)为特征,属于高碱钙碱性到钾玄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个小河花岗岩体属I型花岗岩,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特征,其中形成年龄为1831 Ma花岗岩具有高的Sr/Y(26.56~49.52)和(La/Yb)N(31.35~236.71)值、Eu负异常(0.42~0.68),表明源区残留有石榴子石和少量的斜长石;贵家峪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17.7~29.2)和10000Ga/Al值(2.95~3.17),表现出造山后A2型花岗岩特征,与1831 Ma的地壳相比,地壳厚度明显减薄.3个岩体的岩浆锆石εHf(t)=-10.5~-4.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2781~3122 Ma,全岩的εHf(t)=-7.5~-4.5,TDM2=2667~2888 Ma,均指示了其物质来源于中到新太古代古老基底的部分熔融.这期岩浆事件可能是小秦岭区域对1.85 Ga吕梁运动的响应,反映了碰撞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向碰撞后地壳伸展减薄这一演化过程.
文献关键词:
小秦岭地区;花岗岩类;古元古代;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作者姓名:
许晨;陈衍景;周振菊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动力成岩成矿实验室,北京,100081;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晨;陈衍景;周振菊-.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22(06):2053-2073
A类:
B类:
小秦岭地区,古元古代,LA,ICP,MSU,Pb,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意义,花岗岩类,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圈演化,重要信息,小河,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化学研究,地壳演化,西向东,河中,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闪长岩,Ma,花岗岩体,高碱,钾玄岩,碰撞型,Sr,La,Yb,Eu,负异常,源区,留有,石榴子石,斜长石,FeOT,MgO,10000Ga,造山,山后,A2,地壳厚度,减薄,两阶段,TDM2,物质来源,新太古代,部分熔融,这期,岩浆事件,吕梁,增厚,地壳伸展,岩石成因
AB值:
0.3314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